安顺地戏(安顺地戏面具图片)

2023-07-23 20:17:10 懒惰体育 懒惰猫

第(1)安顺地戏的面具有哪些特色之处?

1、复杂的花纹搭配丰富的颜色,让地戏面具形成强烈吸引人视觉效果。对于头盔和耳翅的装饰,安顺雕刻艺人有自己的路子,龙、凤纹是最常见的,还有动物纹、植物纹、云纹等。

2、地戏面具同时具有神格和人格。安顺等地有专门从事脸子雕刻的艺人。村寨演出班子新购置的面具,未经法事前,可以随便放置,视为木雕;一经点将封号,即为神物。“开光”是将面具升华为神的仪式,由雕匠主持。

3、地戏的表演形式比较古朴。演员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小旗,手持刀、枪等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种相互唱、和、舞、打,场面热烈。

4、地戏面具同时具有神格和人格。安顺等地有专门从事脸子雕刻的艺人。村寨演出班子新购置的面具,未经法事前,可以随便放置,视为木雕;一经点将封号,即为神物。开光是将面具升华为神的仪式,由雕匠主持。

第(2)安顺地戏的介绍

1、安顺地戏流行于安顺、平坝、惠水等市县的戏曲剧种。据传,地戏源自明清时进入贵州的军队中。每一地戏戏班专长于演唱一部整本大戏,如《杨家将》、 《岳传》等。安顺地戏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大体适应在旷野演出。

2、安顺的地戏俗称“跳神”,是贵州安顺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它是摊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期。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演出单位,演员的地道的农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二三十人,由“神头”负责。

3、地戏,俗称跳神,又原难舞的分支军难演变而来,盛行于屯堡村寨,是集地戏、祀、娱乐于一体的古老戏种。

第(3)安顺地戏有什么特点

1、安顺地戏只演“正史”,不演庞杂剧目。只有武戏,没有文戏。地戏的表演形式比较古朴。演员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小旗,手持刀、枪等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种相互唱、和、舞、打,场面热烈。

2、复杂的花纹搭配丰富的颜色,让地戏面具形成强烈吸引人视觉效果。对于头盔和耳翅的装饰,安顺雕刻艺人有自己的路子,龙、凤纹是最常见的,还有动物纹、植物纹、云纹等。

3、安顺地戏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大体适应在旷野演出。演员面戴脸壳(面具),脸部蒙盖青纱。所持兵器特别短小,但表演动作幅度则甚大。

4、安顺地戏是一种戴面具演出的民间戏剧。面具,在安顺地区被称为“脸子”,它既可以说是安顺地戏的特征,也是安顺地戏的灵魂。

5、表现手法上夸张突出,刻工精细,特别在眉毛、眼睛、嘴的刻画上表现出独到的性格特征。民间艺人将地戏脸子概括为文将、武将、少将、老将、女将五种脸谱,称为“五色相”。头盔和耳翅的装饰是安顺地戏脸子的突出特征。

第(4)地戏的来历故事?

1、屯堡地戏,又叫屯堡傩戏、跳神,是屯堡人文化娱乐的主要内容。现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马路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38公里。

2、地戏,俗称跳神,又原难舞的分支军难演变而来,盛行于屯堡村寨,是集地戏、祀、娱乐于一体的古老戏种。

3、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向其他民族学来的。布依族地戏产生较早,流行较广。主要以贵阳市区及安顺一带最为盛行。主要乐器是锣、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演出。

4、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

5、为“国傩”,又流行于民间叫“乡傩”,对照屯堡的地戏表演能发现不少汉魏遗风。唐宋以后这种地戏更富有表演性,并从中原流传到江南。在明代初年,跟随军队的迁移从徽州带到了屯堡。

第(5)安顺地戏的特点

1、安顺地戏的演出程序一般由“开箱”、“请神”、“顶神”、“封箱”等组成。其中的“跳神”是正式演出,又分为“设朝”、“下战表”、“回朝”。其余部分是带有驱邪纳吉成分的傩戏活动。

2、安顺地戏面具的艺术风格,和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一样,与当地的民情和风俗喜好相适应,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流传承至今。

3、在安顺地戏中,更为多彩丰富,更富有趣味的是道人、小军、丑角、忠厚善良的形象和动物面具。道人面具在地戏面具中是创作最为自由的一种。主将面具根据地戏唱本提供的造型依据雕刻,因为这些人物大都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真实人物。

第(6)安顺地戏面具是哪里的

1、地戏在安顺地区广为流传。每年春节之后,十五以前,就可见到在露天平地上,农民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称为玩新春。在谷子扬花季节则演出跳米花神,预祝丰收,同时也寄托着农民逐疫、纳吉的美好愿望。

2、刘官乡是安顺市下面的一个乡镇,在地戏面具的制作上,这个小乡镇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地戏面具雕刻一条街”。

3、安顺地戏,贵州省安顺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顺地戏流行于安顺、平坝、惠水等市县的戏曲剧种。据传,地戏源自明清时进入贵州的军队中。

4、地戏,俗称“跳神”,因演出不用戏台和苗台,就在村野旷地进行,故名地戏,为傩戏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汉族民间戏剧,其由来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关。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