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途曲折阶段,我国排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仍在不断前进。
2、排球运动自80年代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现代排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在现代排球阶段,排球运动的发展更加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3、女子排球则开展得相对较晚,1921年才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1930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中国女排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5次参赛均获得亚军。和亚洲排球的类似,我国排球也经历了一个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排球传入初期,均以16人制和12人制为主。
4、世界排球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渡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三从一大原则”:从难、从严、从实践需求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影响运动快慢的三个因素:稳定角要小、支撑反作用力要大、蹬地角要小。
5、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最初采用的是16人制比赛。 在16人制时期,每队有16名球员上场,站成4排,每排4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球比赛规则经历了变革,中国逐渐过渡到12人制。 在12人制阶段,每队由12名球员组成,比赛规则较16人制有所简化。
■1986年荣膺五连冠当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在其辉煌的历史上创造了五连冠的壮举,具体时间如下: 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胜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冠。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中国女排以9战8胜的成绩再次登顶。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
五连冠:1986年 第十届世锦赛 捷克斯洛伐克 当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年夺世锦赛,教练:张蓉芳、郎平、江申生,队长杨锡兰 注:83年无重大国际赛事,但当年的亚锦赛我们是输给了东道主日本的,所以我们通常说的是重大国际赛事5连冠。
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邓若增;队员:郎平、张蓉芳(队长)、杨锡兰、梁艳、杨晓君、郑美珠、姜英、侯玉珠、苏惠娟、李延军、周晓兰、朱玲。
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员奖。
国家队经历:2013年,朱婷正式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并担任队长,身披2号球衣。荣誉成就: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获冠军,朱婷首次获得三大赛MVP称号。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获奥运冠军,朱婷加冕里约奥运会女排MVP与最佳主攻称号。
郎平 郎平在运动员时期便以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并在1996年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称号。2002年10月,她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郎平教练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高效的教学成果,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赢得了众多荣誉和赞誉。
袁伟民,1939年7月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前中国排球运动员、前中国女排主教练,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年: 领队:张一沛。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邓若曾。队员: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周鹿敏、杨希、朱玲、陈亚琼、曹慧英、张洁云。1982年: 主教练:袁伟民。队员: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陈亚琼、周晓兰、杨锡兰、梁艳、姜英、郑美珠、曹慧英、杨希、陈招娣。1983年: 领队:张一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