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哥伦比亚盛产咖啡,但美国强压哥伦比亚咖啡行业和其他产业,哥伦比亚农民种植咖啡豆等常规农作物得不到任何利益,于是只能种植大嘛,罂粟等毒 品原料维持生计,很多地方大部分哥伦比亚民众是依靠毒品行业来生存,而哥伦比亚反正府武装的经济来源相当部分就是毒品,毒枭的力量可以压制正府。
2、根据协议,哥伦比亚政府将实行土地改革,重新调整反毒战略,允许“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为合法政党,保护被遣散武装人员和左翼活动人士;“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同意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为期半年的遣散进程,其成员将在国内数个“安全区”上缴武器。
3、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uerzas Armadas Revolucionarias de Colombia–Ejército del Pueblo,简称FARC或FARC-EP)是一个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其在南美洲的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
4、反政府是指反对国家执政权力机关,站在政府对立面与政府施政方针背道而驰。通过对抗谋求自已政治诉求。举例说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原先在左派是相当具有象征地位的游击队,对抗哥伦比亚社会的不平等,却因为涉及毒品走私交易,以及不断绑架人质换取赎金,名声转趋恶劣。
5、哥伦比亚是一个南美国家,公元117世纪所建的古老建筑都保存完好,所以也是很多游客前往的地方,但是反政府武装和贩毒组织的存在,让其社会治安环境比较差,各大中城市存在抢劫、偷窃、绑架等犯罪行为 。
6、该组织成立于1964-1966年,是哥伦比亚共产党的一个武装分支。由于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威胁政府,还危及平民、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因此被哥伦比亚政府、美国、欧盟等认为是恐怖组织。1980年代,该组织参与了毒品交易,导致从哥伦比亚共产党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治机构。
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2002年上台后,采取更强硬的右翼路线。FARC遭该国政府大力围剿。事源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于1983年曾杀死乌里韦的父亲,乌里韦上台后以打击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为首务,拉近了哥伦比亚与美国的距离,美国更大力资助哥伦比亚。从2000年开始,面对政府打击力度加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开始逐步战略撤退。
一年以后,即1843年,维多利亚堡(Fort Victoria)建成,该地就位于现今的旧城(Old Town),即维多利亚(Victoria)市中心。 19世纪60年代,在弗雷泽河(Fraser River)和卡里布(Cariboo)地区发现黄金,大批淘金者、商人、拓荒者及形形色色人等快速涌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哥伦比亚河的开发历程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主导了这项工程,他们陆续编制了七次流域规划。最初的规划报告在1931年提出,建议对干流进行十级开发,目标主要包括发电、航运和灌溉。后续对支流及干支流上游的水库建设也进行了多次规划。1948年的一场洪水灾难后,防洪被纳入关键规划内容。
-1792年 Andrew 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Benjamin Banneker勘测了哥伦比亚特区的边界,每英里埋设了一个界碑。其中很多界碑仍然存在。1792年10月13日白宫奠基。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战争中英军攻占了哥伦比亚特区并烧毁了大部分公共建筑。美国军队没有能够组织有效的防御并在烧毁了海军船厂之后溃逃。
历史沿革 原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7月20日宣布独立,后遭镇压。1819年,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领导的起义军大败西班牙殖民军后,哥重获解放。1821年与现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拿马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9-1830年,委、厄先后退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
1、它最初是哥伦比亚共产党的武装分支,以共产主义革命为口号,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安第斯东部的山区和丛林地带,以及后来的国家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农业和石油区。1980年代,FARC-EP与哥伦比亚共产党分离,涉足毒品交易,这一行为导致其被哥伦比亚政府、美国和欧盟视为恐怖组织。
2、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FARC) 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同哥政府军以及右翼准军事组织仍处于交战状态。领袖:曼努埃尔·马鲁兰达·贝莱斯。
3、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成立于1964年,原先属于哥伦比亚共产党的军事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从事毒品交易,脱离哥伦比亚共产党成为独立组织。它是哥国境内组织最大、装备最完善,战斗力也最佳的游击队。
4、年3月,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曾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因政府军的敌对态度,协议在1986年破裂。1991年至1992年,该组织与其他游击组织如民族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军共同与加维里亚总统政府重启和平谈判,然而政府军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大本营的进攻导致谈判无果而终。
年10月14日,哥总统帕斯特拉纳宣布,政府已正式承认“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是国内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并决定于1998年年1月7日至次年2月7日与这一游击队组织举行谈判,共同讨论实现国内和平问题。
年3月,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曾与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因政府军的敌对态度,协议在1986年破裂。1991年至1992年,该组织与其他游击组织如民族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军共同与加维里亚总统政府重启和平谈判,然而政府军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大本营的进攻导致谈判无果而终。
年,清廷代表奕劻和李鸿章在北京与德国、奥地利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同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1902年,英日同盟成立,开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1903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与美国签约开凿巴拿马运河,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成功,人类首次实现航空飞行。
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性质:恐怖主义行为)。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有钱阶层的私人武装开始联合,形成了准军事组织。右翼的准军事组织与游击队势不两立,二者之间经常爆发武装冲突。哥伦比亚政府曾与游击队数次和谈,最近的一次是在上届总统帕斯特拉纳任内进行的。
2、哥伦比亚自由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其初衷是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个政党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曾多次执掌国家政权。1930年,自由党再次掌握政权,然而在1946年因内部矛盾在大选中失利,之后陷入了内战。
3、年,波哥大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事件,盖坦的遇刺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暴乱,哥伦比亚政治格局因此发生重大转折。这起事件标志着哥伦比亚历史上的“暴力时期”开始,长达近十年的内战纷争由此展开。在这期间,哥伦比亚政治一直由两个寡头政党掌控,政治垄断与竞争导致了社会动荡与分裂。
4、哥伦比亚的内战始于1964年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成立,并持续了整整52年。内战期间,两大主要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对政府军构成了严峻挑战。2016年8月,经过长达四年的艰苦谈判,哥伦比亚在哈瓦那签署了历史性的和平协议,试图终结这场内战。
5、其后,保守党与自由党(见哥伦比亚保守党、哥伦比亚自由党)争权夺利,内战频繁,政局长期不稳。1849~1884年自由党执政期间(其中1857~1860年一度由保守党执政),实行了若干改革:废除奴隶制和政府专卖制;取消教士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制定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宣布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
6、哥伦比亚的内战不仅仅是政府军与游击队之间的冲突,更涉及到了私人武装和政治派别的参与。佩特罗总统指责以色列在哥伦比亚的活动可能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暗示了以色列在哥伦比亚政治和军事干预中的角色。而佩特罗总统本人的指责,可能也反映了哥伦比亚内部对以色列政策的批评,以及对美国在哥伦比亚政策的质疑。